Quantcast
Channel: 影君子的索多玛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

【死亡实验】——残本

$
0
0

 

 

 

戏剧冲突和角色矛盾的营造,其实就像拍亲热戏——翻云覆雨,大手笔大阵仗玩持久战,末了再从肉体升华到精神层面、概括出含义深远的大道理——当然,也只有【色戒】才能做到。但如果不是李安这样擅于驾驭情感的大师,那么最好还是端着点:“一泻千里”总嫌太过激进浅白,不如“细水长流”含蓄而实惠,毕竟后者还能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思索空间,偶尔春光乍泄反倒更具物以稀为贵的美感。像【死亡实验】这样一路小打小闹但就是不停不歇、持续高潮的片子,那么这遍地都是、唾手可得的高潮,也就不值钱了。

为了得到诱人的奖金,各类屌丝们主动参与到一项类似行为艺术的心理实验中:在模拟监狱中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实验前的问答谈话分析,小部分参与者被选为担任狱警,其余的则成为被管制的囚犯。只要按照规定完成任务直至两周,所有人都可以获得价值不菲的酬劳——视角被架空,处理成类似上帝讲故事的旁观,在如此简单、没有悬念也没有任何想象力的剧情设置下,影片成功与否完全依赖于人物性格的转变是否具有充足的说服力以打动看客,将站在故事外看故事的观众代入故事中,产生心理反射和情感共鸣。这在电影中实在太常见,当然,【死亡实验】的导演也对这条方法论颇具意识,但可惜的是,意识也就原地踏步踏停留在意识上,并没有成功升级为有效的、合格的、促使影片完成质的飞跃的电影执行。大方向上,布罗迪内心活动的起伏成为剧情发展的内核,他由矛盾的边缘人,逐渐成为矛盾的当事人,他是矛盾的承受者和推翻者;与这条主线相辅相成的,是惠克特在实验中扭曲人格的曝露,他在特定环境下以被赋予的权利和自发的暴力,获得了畸形的成就感和变态的精神高潮(对“囚犯”的呵斥、毒打让他勃起了),他是矛盾最直接的实施者和被反抗者。两条主次线扭在一起的向心力,是二人由初见时的朋友关系到实验中转为敌对关系的变化——令人失望的是,这些种种关于性格转化的戏,只有开始、结局,但最重要的如何转变的过程,却被硬生生省略了。从篮球误伤、抗拒吃粪便般的食物,到暗中为室友求取胰岛素而被淋尿、被禁闭于幽暗的管道,以及群起暴动时对即将被凯姆·吉甘戴爆菊的小白兔的拯救,【死亡实验】就这样一直大呼大叫热闹着,但事件之间的关联、每件事自身的发展,全都没有说清楚到底从哪来又要到哪儿去,观众唯一能强迫自己相信剧情逻辑的理由是:这是导演安排好了的。就像答数学题,列出公式后直接写上答案,但演算过程不见了,那么答案也就没意义了,它没有任何依附和证据。说到底,96分钟的片长催促着导演猴急地把影片所控诉的道德主题点出来,在点题的任务面前,什么过渡什么程序,统统显得无足轻重。即便影片翻拍自德国的同名佳作,即便取材自津巴多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它也因为顾此失彼而丧失了负担经典的力量。

除了有冲突但解决冲突没可信度外,导演一直急于阐明的道德主题,同样没能引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如果强权害人,那么某些掌握强权的操作者则是害人的策划和主谋,主观的失控必将引起无法弥合的灾难——只有自由才是可贵的。但这个主题在任何讽刺封建统治的文学作品里都能看见,它一点也不新鲜;同样,从布罗迪第一次受伤时,所有观众也都瞬间领悟了影片想要表达的,而当观众发现他们发觉的这个电影的主题,竟然是上述的“不新鲜”的老掉牙时,情趣和兴味也就消耗得差不多快光了,那么【死亡实验】中的“实验”也就随之鸡肋了。能完整把电影从头看到尾,已经给足了导演和两位影帝的面子。不过如果你是腐女,看到一直强调自己只爱“female”的凯姆·吉甘戴对孱弱小白兔下手口爆时,【死亡实验】还是具有那么一丝耽美的光辉的。

当最重要的戏剧冲突遭到了切去主干而只剩首尾的阉割时,其他细枝末节的谬误和不严谨也就微不足道了。看完影片,你知道游戏的各条规则到底是什么吗?你能搞清楚布罗迪和女友的爱情到底和影片有什么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吗?——导演,在你愤青之前,请为你的愤青给个完整的理由先,不然,愤青也就是发发神经、耍流氓了。

 

 

 

 

 

 

 

 

 

 

============================================

萌爹Cam Gigandet的流氓进行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