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106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奥斯卡获奖导演Malcolm Clarke大师班
时间:2016年12月14日
地点:2016广州国际电影节广州市图书馆负一层活动发布中心
出名的大神有千千,不那么出名的恐怕就有万万了——纪录片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即是不慕虚名的卧虎藏龙者。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耳熟?嗯哼,我们也有认识的马尔科姆——估计你也想起了《发条橙》里卷睫秒杀美宝莲、邪魅狂狷的恶棍宝宝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和专拍异色禁忌题材的麦克道威尔相比(譬如《罗马帝国艳情史》和《豹女》都是惊掉你下巴的“小黄片”),这位马尔科姆可谓根正苗红三好生、业内口碑各种赞,连高冷的学院派也奉上过小金人嘉许其专拍杰作的生花妙手,度娘还剧透此君曾4度提名奥斯卡两番中彩,其他诸如艾美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美国作家工会奖和加拿大导演工会奖等等有头有脸有人care的奖几乎拿了个遍,可惜一拖豆瓣作品年表,啊欧,你我一部都没欣赏过。
柯文思曾两次获得奥斯卡
不过不用担心气氛太“监介”,大师此次亲临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为传道解惑,沟通、交流走的都是心灵来电路线,即便对他作品黑人问号jpg.脸,也不影响向“老司机”取经——入乡随俗,他还替自己取了个很有范儿的中文名:柯文思,听起来像不像民国电视剧里穿着中山装、手握讲义梳分头的进步少年郎?
果然人如其名,留着时髦“莫西干”发型、戴着萌萌哒白框眼镜、套一件卡其色夹克的柯文思导演真是文质彬彬满身书(禁)卷(欲)气,与其他热衷长(邋)须(里)长(邋)发(遢)、闲(穷)云(酸)野(廉)鹤(价)江湖气的纪录片导演相比,柯文思导演简直是个贵族——虽然如今拍片主战场移师老美,但一口童叟无欺的伦敦腔仍传递出身为英国人的学术、幽默和严谨。
柯文思在纪录片节大师班现场
过去两年半时间,柯文思导演几乎埋首摄制新作《善良的天使》——反映中美未来关系的纪录片。可别把影片想得多么新闻联播多么教科书,从现场片花来看,绚烂的色彩、流丽的镜头、一张张洋溢青春活力的灿烂笑脸,游走于两国间的画面简直斑斓得像迪士尼的动画宣传片,或许和《猜火车》导演丹尼·保尔一样,这是英国人对缤纷色泽天赋式的应用。
一个是略显疲态、已被千头万绪繁杂事务磨得有些陈旧的超级大国,一个是睡狮初醒、步步崛起的超级大国,中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将何去何从,实在有太多深刻且有趣的点值得挖掘与拓展;
而就在柯文思这一项目前期制作进入收尾、即将面世呈现给观众时,白宫恰又迎来了秀发自带飘逸之风的新总统,在柯文思看来这是奇异的缘分,也是一种幸运,“过去差不多三年一直致力于这个主题,突然一下与当今时政特别相关,全球都在热烈讨论。”
柯文思对现场提问认真思考作答
柯文思导演一再强调,他对中国甚至一无所知,或许他在纪录片中展示与描绘的,都会和我们所见的事实有出入乃至扭曲;但他作为记录者,要做的就是向观众进行事物、观点的呈现,他并非汉语或中国文化的专家,也不是在片子里引经据典的掉书袋学者——
他只是对中国及其社会发展充满兴趣和探究热情,一个关注者、旁观人,在他的观察中有中国的复兴也有他基于这些记录而获悉的对中国的理解,“我们很有必要去消除许多对于中国充满危险性的误解,这也是我想借自己的电影传达的讯息。”
面对现场一副副叽里呱啦噼啪响的同声传译耳机,轻松过专八、身为翻译与传媒硕士的笔者表示对话无障碍,率先向大师致(开)意(炮)——
- 不想对着中国唱赞歌
Mr.WG(巴塞电影):“维秘”将于2017年春季在上海开设中国内地首家直营店,这次美国内衣大亨的性感来袭原因昭然——中国有着可怕的广阔商业市场。尽管中国的文化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样如火箭般蹿升的消费力仍旧让世界觉得我们“人傻钱多”,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有色眼镜,其实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您虽然在片中勾勒了许多当代中国的新形象,但并未明确指出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谢谢!
柯文思:我认为,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不该去谈意识形态。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太个人化。坦率的说,作为一个英国人,拍摄一部有关中美的片子,我当然会有自己个人的观点,但我不能假设我的观点就能施加给观众、让他们也接受,因为我了解其实也是片面的,我的观点可能不具备普遍代表性,或对大家进行分享、灌输。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不仅庞大且发展迅速,他们认为当今的中国人穿好、开豪车,也有实力过奢侈生活,但其实却存在误解,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的表象,无论广州上海,中国还有太多太多地方处于贫困,中国并未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国家,或许仍旧停留在第二世界或者第三世界,这要看你如何理解,而大部分西方人却并不了解。
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必将有新变化,不知会否有电影就起话题进行展示
所以我在片中呈现了一段很长的故事,非常感人,也很有意思,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人都经历了什么,譬如一位中国年轻人在埃塞俄比亚工作,负责修桥,但中国西部农村还留守着他的老婆孩子,他很想念儿子,但也只能通过手机、微信进行交流,时不时向家中寄钱。这样的案例并不孤立,是很多中国打工者的际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海外辛苦工作、汇款回家,希望能够提高中国家人的生活质量。
西方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会被打动,但其实片中的中国人,他们可能更为克制自己的情绪,当你把摄影机打开对准他们时,他们并不善言词,可心里却有很深的情绪,每每谈起向家里寄钱,语气都充满了自豪。
如今中国高楼大厦不计其数,劳斯莱斯也遍地跑,所以你会想,到底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富有还是贫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或者刚刚过贫困线。
今年维秘大秀开秀造型就是中国龙,中国文化强势进入世界
另外西方人对中国不理解的地方,就是中国有14亿人要养活,每天有14亿人要吃饭,这个数字太太太巨大,不论你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天文数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比,印度也不行,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在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口,所以中国确实是发生了非常大变化,这是伟大的复兴。
我们要为中国的成就鼓掌,当然不是说不加任何批评、进行一味的美化宣扬,也不是说中国已经成就一幅只有玫瑰色的图景;但作为纪录片人,我们并不该去唱赞歌,唱赞歌是不对的,我不想变成对着中国唱赞歌的人——中国的确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引以为豪,就这么简单。
- 有本事的人都不玩“叙事”
巴基斯坦非知名导演:您好,我来自与巴基斯坦,有问题向您请教!我对叙事方法做过很多试验,但纪录片拍摄方面经验并不多。您觉得叙事在纪录片拍摄中所占比例大概是多少?还是说在叙事时不需要有这种声音,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标准来确定叙事和其他表达之间的比例呢?
柯文思:中国的纪录片产业也想要拍(像我这部《善良的天使》反映大国间关系)这样的主题,但这些电影都是先写好剧本,然后根据剧本再拍电影,刻意迎合这样的主题,因此从开始到结尾都成了叙事。
我倒有一个不大主流的想法,就是叙事应该采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在我制作的电影以及纪录片当中,叙事其实是最后的结果,它并不是必要的,叙事其实像旁白一样,仅仅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帮助纪录片创作者把影片拍得更好。
但我始终坚持认为,一张图能抵千言万语,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影像的表达,而不是文字的叙述。这些文字应该从图片中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文字叙述或在旁白中把它解释出来。纪录片都是真人真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从感性方面真实呈现情感。
《舌尖上的中国》就数旁白最多
其实很多中国纪录片电影人不希望这样拍片,但只有你更深入接触拍摄对象,进入他们的内心,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样你拍的纪录片才会更有力——在我看来,就是不要太多叙述。
我的一位荷兰导演朋友,他的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叙事,你无法否认这么做很好,因为他的作品很出名很受欢迎。他让片中的人物为自己发声,他则站在摄影机后,他觉得毫无必要用叙事的方式给影片强加注解。
我的拍摄方式其实走在中间道,没有像他那么极端——我们想象面前有一堵墙,一块块砖头就是影像,而叙事则是把墙砖粘合起来的混凝土。
建筑师行业,有句话叫“少就是多”,我觉得这句话很适用于我们拍纪录片,叙事的方法用得越少,你的纪录片拍出来的效果就最好。影像已经足够宝贵,如果你要加上一些文字来说明解释这个图片的话,观众神思会被分散,本来要看画面,结果又得分散精力去看文字,那么你的情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是我认为最讨厌的方式,我很讨厌——我不喜欢这样做,但是很多片子都是这么做的,我过去担任评委就看到有一些影片里太多文字告诉你该怎么想,该怎么感觉,我很厌烦,我不希望这个导演告诉我说在这儿我要悲伤,在这儿我要高兴,这甚至有点侮辱性,他其实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而且坦白说他让观众和影片隔离开了。
现场的柯文思相当有范儿
- 要有“就是要搞事”的态度
Who are you啊路人甲:您是否愿意挑战一下观众根深蒂固的观念,拍摄一些有争议的片子?讲讲处理这些非常有争议性的主题上,你会怎么处理?
柯文思:如果我要刻意拍一部影片说中国政府太糟糕了,太坏了,这样的片子肯定没有任何用处,这种过度批评的影片,首先意味在中国放不了,第二它会在西方造成偏见。所以我希望能够对有争议的主题进行一种更复杂的讨论,我能想到比较明智的做法就是让大家开放心态,对同一个主题从不同视角去观摩。
《我不是潘金莲》就是一部“搞事”的片子
但如果我们拒绝拍摄关于种族的电影,不拍任何关于政治的电影,不拍这种有困难的主题,那我们还是回家好了,然后给自己做个三明治,舒服享受人生——没办法,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这么做,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引起人们讨论。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个答案,我们可以给出建议,建议大家用什么方式看待事物,但我不觉得我们要宣传教条,或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坦率来说,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非常傲慢,也不正确。
我们并不是政治家,不需要给大家提供所有答案,所以我不喜欢宣传说教式的电影,如果我在纪录片内闻到这种说教的味道,我肯定会反胃——比如我们在熬一锅汤,我们会告诉大家这是一碗汤而已,而不说你必须要喝下这碗汤。
柯文思将会拍摄记录万达多年奋斗的纪录片
Movie Base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及作者,感谢!
奥斯卡大师如何看待华语&世界纪录片生态,对王健林有何看法?完整图文移步:
http://www.moviebase.cn/uread/app/viewArt/shareViewArt-dcd38da03a0f4bb39084cfb2fb7f2d71.html